媒体聚焦

媒体看农担 (2022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2/04/01


《黑龙江日报》报道龙江农担助力备春耕成效

近日,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以“稳粮扩豆!省农担公司金融助力备春耕”为题,刊发报道,聚焦龙江农担积极响应全省“稳粮扩豆”政策,从降低准入门槛、提供增信服务、简化业务流程、实施动态管理等方面对接春耕备耕资金需求,为种豆大户开辟融资绿色通道。


稳粮扩豆!省农担公司金融助力备春耕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农事伊始,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江农担)积极响应全省“稳粮扩豆”政策,从降低准入门槛、提供增信服务、简化业务流程、实施动态管理等方面对接春耕备耕资金需求,为种豆大户开辟融资绿色通道。

龙江农担发挥政策性信贷担保职能,加大对种植大豆申保客户的扶持力度,通过前期充分的市场调研、入户走访,针对大豆种植户在融资方面的需求,量身定制了“大豆种植担”担保产品,印发《“大豆种植担”担保业务操作指引》。

通过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原有种植类贷款业务指引,龙江农担制定了“一个简化、两个取消”的业务方案。申保主体仅需提供个人及家庭成员身份信息及大豆种植依据即可给予额度授信,同时取消业务授信审批评级限制与个人负债率评定限制。提供增信服务,按照申保人近年种植规模测算授信额度,并在本年度的授信额度基础上,每亩大豆提高增信200元,以此鼓励申保主体种植大豆。

此外,龙江农担采取“逐笔授信合并担保审批”或“批量授信合并担保审批”的方式进行审批,简化业务流程,缩短客户取得贷款的时间。通过优化业务方案,实现产品的动态管理,通过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客户融资需求,精准服务域内新型经营主体,利用政策解读、业务宣讲等形式推广“大豆种植担”产品,为大豆种植户提供资金支撑和服务保障,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把惠农政策送到了农户手中。

(见习记者:梁金池;编辑:王佳琦;审核:王雪梅;统筹:王忠宝)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报道河南农担党建引领“新型政银担”联动支农工作


日前,大河报•大河财立方以“党建引领‘新型政银担’联动支农,河南农担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进阶路”为题,报道河南农担六年间始终坚持专注服务农业、专注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政策性功能定位,以党建为引领,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创新构建财政金融联动支农机制,不断提升融资担保服务能力,全力破解农业融资难贵慢问题等工作成效。


党建引领“新型政银担”联动支农,河南农担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进阶路

(点击题目查看报道)



《首都建设报》刊发北京农担助推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纪实


作为政策性担保机构,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灵活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促进政策集成、资金聚集,撬动金融资本支持京郊民俗民宿发展、盘活乡村资源,助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近日,《首都建设报》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担三农融资重任 保乡村振兴发展

——北京农担公司助推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纪实

在京郊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缺资金、经营风险大的难题为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带来掣肘。作为政策性担保机构,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灵活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促进政策集成、资金聚集,撬动金融资本支持京郊民俗民宿发展、盘活乡村资源,助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完善配套产品体系    精准助力民俗发展

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业态,通过调研实践,北京农担公司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产品体系,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升级、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发展需求。

作为乡村旅游中数量最多的群体,民俗户也是最需要资金支持从而提档升级的群体,北京农担公司瞄准其经营小、散、弱、急的特征,以农户经营的农家院为评审主体,推出“民俗保”信用担保产品,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已从最初30万元的信用额度升级至目前最高80万元,最长可贷5年。该产品结合了村委会的推荐意见、经营口碑,以及农家院在提档升级中的实际用款需求,细化明晰了各担保额度档次的收入、资金投入以及反担保要求。

门头沟区洪水口村距北京城区90公里,距灵山主峰仅12公里,是京城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素有“灵山门户”之称。2014年全村135个农家小院约100户从事民俗旅游经营,平均每户年营业收入10万。由于洪水口村地处深山区,交通不便,村内的民俗旅游户财务不健全,抵押物缺失,用款期限长,贷款金额小,多家银行均表示不能提供金融服务。后来,北京农担公司利用“民俗保”产品,由村委出具推荐函,以村集体分红作为第二还款来源,为该村办理了45户担保贷款,期限5年,用于整村的民俗升级。改造后的民俗户对外可接待房屋户均增加3间,年户均增加旅游接待150人次;人均住宿消费水平每晚由原100元提升至120元至150元;增加就业人数50人,大部分在外村民都已回村从事民俗旅游行业。

“民俗保”以其“小额信用、快速审批,期限较长、还款灵活”的优势,大大降低了民俗户的融资难度,累计支持京郊1100多户民俗经营主体实现了提档升级。

 

聚焦区域产业特点    提供定制化融资服务

在原有担保产品、方案的基础上,北京农担公司还紧盯区域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一地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策,为区域特色性产业融资提供定制化服务。

针对京郊老旧闲置农宅改造,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动乡村民宿建设,北京农担公司结合当地的民宿建设、运营特点,探索搭建了“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联动融资模式。由村集体成立旅游合作社,对闲置农宅进行集中管理;由专业运营公司作为合作方,提供民宿项目策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服务;由合作社或运营公司融资投入建设,民宿运营收入分成作为还款来源,农民不仅收取租金、参与分红,还能就业获得劳动报酬。

同时,民宿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北京农担公司向村集体、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民宿运营的分红收入用于还款,运营公司提供一定的信用反担保。在该种模式下,民宿项目建设初期就可以获得担保贷款支持,解决了村集体发展缺资金的难题。

2020年初疫情发生后,北京农担公司在民宿无法正常经营的情况下,结合民宿经营主体仍需承担的房租、人员工资、日常维护等刚性运营支出需求,第一时间制定了京郊民宿专属纾困方案,最高可提供100万元应急担保资金。同时,通过变更还款计划、无还本续贷等多种方式,缓解还贷压力,助力民宿主体平稳过渡。

凭借特色化、定制化的融资担保服务,仅2021年当年,北京农担公司就为125个民宿主体提供了1.72亿元贷款担保,实现了京郊民宿的快速发展。

 

发挥政策担保职能    降费让利惠企利民

北京农担公司主动发挥政策性担保职能,凭借产品和风控两个抓手,一方面为乡村旅游业增信,使其能够满足银行对融资主体的评审要求;另一方面为银行设立风险释放出口,分担和解决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违约风险。

北京农担公司依托自身在三农金融领域的专业性,对传统“银担”合作流程进行优化和精减,通过“总对总”战略合作,与合作银行互信互通、风险共担,由合作银行先对担保贷款项目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审批,北京农担公司再对担保贷款项目进行合规性审核确认,批量担保备案,不做重复性工作、减少业务流程,将原有银担业务流程缩短一半以上的时间。

与此同时,对于10万至300万担保业务,北京农担公司担保收费降费至每年0.8%,其他项目担保费率1.2%至2%不等,极大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同时,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北京农担公司积极协同合作银行,出台专项化担保产品、降低贷款利率。2021年当年,北京农担公司担保的乡村旅游项目中,三年期及以上贷款期限的担保项目个数占比81.06%。其中,贷款利率不超过4%的担保项目个数占比三分之一以上,贷款利率不超过4.5%的担保项目个数占比将近82%,降费让利不断惠及更多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记者 刘偶)




扫描二维码 | 关注国家农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