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看农担 (2021年8月期)

发布时间:2021/08/31


新华社、《青海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青海农担助农故事

日前,新华社以《 “莓”上枝头 喜上心头——青海金融服务助推农牧业发展见闻》为题,讲述了树莓种植基地负责人郭雪梅在青海农担帮助下,解决融资难题,带动产业发展的故事。青海日报以《农担“贷”来“猪倌儿”的致富路》为题,讲述青海农担帮助农牧业发展的故事。

“莓”上枝头 喜上心头——青海金融服务助推农牧业发展见闻

来源:新华社 

记者 解统强

 立秋已过,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海东村,一片片树莓地呈现收获的红色。指尖在枝叶间熟练翻找,顺着枝头将果实轻轻摘下,不一会儿,村民赵生英的果篮就被一颗颗新鲜多汁的树莓填满。

这段时间,在海东村树莓地打工赚钱的本村和外村村民最多时有240多人。赵生英说,采摘一公斤树莓她可以赚5元,最多时她一天可以赚200多元。

采摘季里,树莓地分外热闹,树莓种植基地负责人郭雪梅也为树莓的出货忙前忙后。今年,这片生长在海拔约3000米的树莓喜获丰收,然而郭雪梅的树莓创业过程却经历了一波三折。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郭雪梅发现种植树莓的商机。当年,郭雪梅就在网上购买树莓种苗,在自己的地里试种30多亩树莓。

“树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种植技术也已成熟。”郭雪梅说,但在海拔约3000米的地方能不能生长,她的心里也直打鼓。

那一年,郭雪梅做好各项种植管理,但树莓地里却出现大面积坏苗。“第一批种苗很多都出现坏苗和不结果等情况,但其中有一株生长旺盛、结满果子,给了我希望。”郭雪梅说,有一株树苗可以结出果子,那就说明海东村这片土地上可以种树莓。

重燃希望的郭雪梅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后发现,问题出在第一批树莓种苗上。通过专家推荐,2017年,郭雪梅又引进一批新种苗,一次性种植308亩。

“树莓第三年才能进入盛果期,管理好可以保持丰产稳产10年以上。”郭雪梅说,树莓种植项目的投资基本都在前期,海东村树莓种植项目需要约500万元的资金投入。

解决了种植难题,筹措资金又成了郭雪梅创业的第二道坎。郭雪梅回忆,2019年,眼看种植的树莓要进入结果期,但前期资金投入却让她入不敷出,“当时我连雇人采摘树莓的钱都拿不出来。”

正当郭雪梅为筹措资金如坐针毡时,一项农牧业信贷担保政策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树莓种植基地以合作社的形式运行,辐射面广、带动周边就业能力强,在担保公司的帮助下,郭雪梅成功从银行贷款30万元。

“农牧户不用抵押就可以拿到低利率的担保贷款,这在培育农牧区经营主体和促进农牧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农业银行海晏县支行行长王珲说,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发放担保贷款1.03亿元,减免利息约300万元。

如今,郭雪梅的树莓种植基地已经实现稳定生产。2020年,树莓种植基地亩产800多斤,树莓鲜果销售纯利润达80多万元。在金融担保服务的帮助下,许多和郭雪梅一样的农牧业经营主体扩大了产业规模、增加了经营效益。

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海晏分公司经理寇文庭介绍,作为财政支农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他们重点为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目前已向海晏县1159家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

树莓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郭雪梅打算将树莓加工成经济附加值更高的果汁、果酱等产品。“食品加工设备投入很高,我准备和青海本地食品加工企业合作,进一步扩大生产。”郭雪梅相信,树莓种植带动产业发展,这片土地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农担“贷”来“猪倌儿”的致富路

来源:青海日报 

记者 潘玲

“我养了11年猪了,经历了一些起伏,最难的时候是2018年,那会儿生猪价格不好,资金周转难呐!我正头疼的时候,青海农担的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帮忙进行担保贷款,正是这场‘及时雨’帮我们顺利渡过了难关。”初秋的艳阳下,满脸喜悦的青海民和畜康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铁生福告诉记者。

畜康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铁家村,多年来一直从事生猪养殖,发展遇到困难时通过青海农担担保贷款,从首笔200万元到累计500万元,用于生猪购进和标准化养殖场扩建,仅母猪就从2018年的80头增加到了现在的160头,棚圈从4个增加到了8个,2020年年产值增加到了600多万元。合作社不光规模逐步扩大,其带动能力也不断提升,与周边50户养殖户长期达成托养育肥猪协议,定期收购育肥猪,跟120户玉米种植户以“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高于市场价签订玉米收购协议,年收购玉米600吨。

铁生福是青海农担倾心倾力帮助农牧业发展的受益者之一。五年来,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漾动金融活水,将做大政策性业务规模作为核心业务,让农牧业不断释放发展新活力。截至2021年7月底,其在保项目1.9万个,在保余额51.5亿元,其中1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的“政策性”业务达46.7亿元,占在保业务比重超90%,远高于政策规定70%的控制线,单个项目平均金额27.4万元,农担普惠性特征更加明显。




《农民日报》头版刊发山东农担经验做法


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都将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烦”等农村金融贷款担保难题放在重要位置。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作用赋能乡村振兴?近日,《农民日报》记者走进山东农担,了解山东农担的经验做法。


山东农担:创新供给模式 破解融资“难贵

来源:农民日报

记者:王 壹

今年初,农业农村部召开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座谈会,指出农业农村领域重点任务迫切需要金融资本加大投资力度,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5月,全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共同总结推广成熟管用的金融支农经验,推动探索创新破解金融支农难题的有效模式,持续加大金融支农投入力度。

一次次会议部署,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都将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烦”等农村金融贷款担保难题放在重要位置。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作用赋能乡村振兴?近日,记者走进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了解山东农担的经验做法。


农政银担合作

多措并举增加担保规模

山东农担成立于2017年12月18日,是根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和银保监会等三部门《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

成立以来,山东农担运用农担“增信、分险、赋能”公益功能,在深化政银担合作、引入信贷投放市场化竞争、持续优化流程创新产品的同时,加快数字供应链增信平台建设,为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供高效精准低成本服务,全力破解农业融资“难贵烦”问题。

在加强政担合作方面,他们加强与省直部门和市县乡政府沟通协作,共同开展政策宣传培训、产业调研、产品方案制定、保后管理、代偿追偿等工作,全力推动农担业务开展。山东省财政厅继续给予山东农担2%的贴息支持,并增加注册资本金4亿元。

山东农担办公室副主任李月红介绍,目前农担业务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全省15市累保额均超过20亿元大关,担保金额过亿元的县(市、区)达到117个。

在深化银担合作方面,按照“信任、协同、责任、担当”的原则,山东农担制定完善新版《银担互信协议》,进一步压实合作银行责任。合作银行根据农担产品方案和目标客户开展尽调、资料上报和审查审批,在此基础上公司进行风险审查。目前,山东农担已与186家银行签署新版协议,其中10家按照4∶6比例分险,166家按照3∶7比例分险,10家按照2∶8比例分险。

截至今年6月底,在“融资难”方面,山东农担累计为全省12.7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661.7亿元,在保9.6万户、金额488.7亿元;在“融资贵”方面,农担项目平均贷款成本仅2.1%,比原来农村实际融资成本下降80%以上,累计为全省12万户农业经营主体节省资金60多亿元;在“融资烦”方面,农担项目无需保人,50万元以下项目当天即可审批完成,100万元以下的产业集群、产业链项目2-3天,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缩短至5-7天。


特色产业贷

持续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经营主体过于分散,且融资需求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不确定性大,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的局面一直存在。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过程中,金融成为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即便是农户可以贷到款,大多也都是抵押物“一把尺子量”,弱化第一还款来源、农业价值评估、风险识别和农业生产周期匹配,融资“难贵烦”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在这一背景下,山东农担坚持“农”字打头,制定全省产业集群、区域特色集群、核心企业供应链产品等三类模板,形成肥城桃、章丘大葱、金乡大蒜、寿光蔬菜、日照绿茶等一批省优质品牌农产品服务方案,先后推出以产业为经、区域为纬、主体为点的系列产品方案249个,覆盖全省农业绝大部分行业。

3年期樱桃种植贷款、“5+N”年期烟台苹果担保贷款……这些“乡村产业贷”不仅满足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融资需求,也实现了担保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的有效匹配。

“通过农业信贷担保为农民增信、为银行分险、为党委政府推动乡村振兴赋能,让农业经营主体在自身价值认定上有了话语权,也让金融机构愿意贷、争着贷。”山东农担副总经理陈留彬说。

截至2020年底,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梁山肉牛、青州花卉等一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过亿元;为聚天农牧等核心企业提供的供应链担保规模均超过5000万元;开发的“强村贷”“农耕贷”“生猪贷”等重点产品新增担保贷款达60.4亿元,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易得性大大提高。

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山东农担共推出产业集群、产业链担保产品方案37个,总量达到342个,有力支持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追花逐蜜”

将数据要素变为农民收益

何为“追花逐蜜”?跟随时节追花逐蜜本是养蜂人的日常。山东农担受此启发,提出把“追花逐蜜”应用到农村金融领域中来,弥补了其在农产品生产地、高速公路收费区等布局产地冷链基础设施缺陷,是金融助农的一大创新。

在分析把握种养规律、消费规律、农产品集散规律的基础上,山东农担打造出了“模块化组合式冷链装备+综合性冷链核心园区”的“追花逐蜜”城乡冷链产融生态模式。

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源东村,记者见到了长宽各12米的山东农担牵头研制的水分子激活保鲜技术的组合式可移动的白色冷链冰温库房。走进冰温库内,一阵刺骨冷气铺面而来,与外面30℃的气温形成鲜明对比,棚顶一排排长长的“冰溜子”与下面一排排绿色的放电网共同组成了一个全新冷链装备。

据山东农担子公司鲁担(山东)城乡冷链产融有限公司的技术经理曹昂介绍,2020年9月,鲁担产融公司采用“空间电场+恒温蒸发器+模块化组合”的一套五联冷藏箱全新冷链装备,在博山区源泉镇成功落地,用于测试猕猴桃的储存保鲜期,这将成为博山猕猴桃实现高质量保鲜储存的新突破,助力博山产业扩大、农民增收。

记者了解到,该冷温库可灵活移动搭建,有效解决了用地难题。模块化组合式冷链装备投入少,不占土地指标,无招拍挂资金投入,可整合利用公路沿线空置土地和资源。冷链装备多功能、多温带、可移动、部署快,组合式冷箱7天左右即可布设完成,并具有异地间应急补给能力,还可享受30%的财政补贴。

这样的设计保障了猕猴桃种植户的收益。在陈留彬看来,博山猕猴桃产区一方面依托模块化组合式冷链装备,猕猴桃保鲜期可以延长4个月、价格翻3倍,实现产品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另一方面构建了利益联结机制,即联合当地政府共建两级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和营销合作社。前者将猕猴桃收储存入冷链装备,锁定农户基本收益;后者农户以多种形式入股,猕猴桃错峰销售,农户二次分红,满库容情况下,毛增收近80万元。

该模式不仅保障了农民收入,公司也从冷箱搭载的物联网技术获取生产、加工、仓储和物流数据,并归集其他数据加工形成金融级数据和客户白名单,推送给银行,产业链上种、储、加工服务主体都可获得贷款支持,农担防范市场、自然、经营风险能力增强,业务成本直线下降。

“4-5月份,智能化、移动式冷箱设备布在章丘,服务樱桃预冷,品质优价格好;6-8月份移动到蒙阴,蜜桃种植户九成熟采摘优质优价,每斤售价增加3-5毛钱;9-10月份,移动到博山,猕猴桃预冷和存储同步进行,实现零下储存、保鲜期延长,价格已经翻了3倍多。”曹昂说。




主流媒体报道河南农担助力夏粮颗粒归仓


近日,河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以《142.7亿担保支持近3万家新农主体!河南农担助力夏粮颗粒归仓》为题,报道了河南农担公司发挥农业“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及时推出了综合融资成本2.25%/年的“豫农担-救灾贷”;围绕夏粮收购开发出“丰收担”“良种担”“粮仓担”等政策性担保产品,累计担保规模142.7亿元,确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


142.7亿担保支持近3万家新农主体!河南农担助力夏粮颗粒归仓

来源: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李震 陈玉尧 文图 通讯员 吴佩锷

760.64亿斤!河南2021年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河南小麦总产量760.56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28.3%;小麦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如何引导金融活水助力夏粮颗粒归仓?受极端暴雨天气影响,在全省1620.3万亩农作物受灾的背景下,如何助力农业防灾减灾、恢复生产?

作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河南农担公司发挥农业“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不仅及时推出了综合融资成本2.25%/年的“豫农担-救灾贷”;围绕夏粮收购开发出“丰收担”“良种担”“粮仓担”等政策性担保产品,累计担保规模142.7亿元,确保农民“粮出手、钱到手”。同时,担保费率由2017年的2%/年降至目前的0.5%/年。


政策支持,一纸证书就能贷200万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确保良种颗粒归仓,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护体”。

“今年夏粮收成不错!这刚刚到账的200万贷款,立马就派上用场了。”麦收期间,行走在500亩试验田边,李彦学的感慨中带着喜悦。

李彦学是河南省新农种业公司的负责人,通过20多年的经营,公司建设了种子加工流水线、标准化种子实验室;下设一个研究所,并建有南繁加代(鉴定)基地;拥有试验基地500亩,种子繁育基地近3万亩,其经营的种子销往河南、湖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份。

李彦学所说的贷款,是河南农担公司针对种子行业开发的“良种担”纯信用担保贷款,额度在1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申请后可以在24个月内循环使用,包含利息和担保费在内,综合融资成本不超过8%。

“河南拥有多个全国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每年六月初,小麦种子收储差不多就进入高峰期了,这时候良种企业会需要大量收购资金。”河南农担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良种担”贷款担保很方便,只需要提供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就能申请,不需要其他抵押物。

“过去从银行贷款,放款周期长,融资成本也比较高”李彦学说:今年是他第3次申请,去年贷了100万,今年打算扩大收储规模,申请到了200万元。“虽然额度高了,贷款成本却一年比一年低,放款一年比一年快。从申请到签约,再到放款,不到一星期就办好了。”


打通关节,确保钱等粮、粮出手、钱到手

资金是粮食收购的底气。不光是良种企业,普通的粮食收购户,也能顺利获得周转资金。

在驻马店市西平县粮食收购大户朱彦锋的收购点,一位农户“拉一车算一车,五车麦子卸完,当场就拿到了卖粮款。

卖粮农民“粮出手、钱到手”,离不开河南农担公司推出的“丰收担”系列产品。

“丰收担”是河南农担公司针对从事粮食(仅限小麦、水稻、玉米)收购行业开发的一种纯信用担保产品,包含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率在内的综合融资成本不超过8%,额度使用期限可达24个月。客户只要信用良好、有固定的经营场所等,就可以申请到单笔5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部分县区可单笔额度可达到80万元,不需要其他抵押物。

“我从2017年就开始在河南农担公司办理担保贷款了,算是亲眼见证了融资成本逐年下降。之前在银行直接贷款,贷款流程长、审批慢、门槛高,还要抵押物。这两年多亏了河南农担公司介入,不仅不要抵押物,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办事效率也可高了。”朱彦锋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说:“现在申请贷款担保都线上操作,足不出户,不到两天贷款就到账了。”

朱彦锋为何能这么顺利拿到担保贷款?为支持今年夏粮收购,河南农担公司早谋划、早安排、早准备,从去年底就组织开展攻坚战,完善银担合作机制,对“丰收担”系列产品方案优化升级,先后印发了良种担、粮仓担行业批量方案和业务操作指引,为业务拓展夯实了基础。

“为了保证农户能够及时拿到贷款,公司在夏收期间建立了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14个办事处的客户经理全部进驻到县域,充分发扬“两脚泥、晒黑脸、睡地板”的农担人精神,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农户家里、银行网点。”河南农担公司负责人表示。

同时,担保贷款的快速、便捷地办理,离不开大数据的赋能。

为了推进业务线上批量办理,河南农担公司自主开发了担保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据介绍,该系统综合运用生物识别、OCR识别、银行卡认证、电子合同等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从项目申请、风险审查、项目评审、审批放款到保后管理、逾期催收、代偿追偿等担保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

“担保客户1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合同签订及公司用印手续,符合条件的项目从申报到获批时间平均在1小时以内。”该负责人表示。


粮安天下,扛稳扛牢“中原粮仓”重任                      

7月中下旬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暴雨天气,农业生产受灾严重。河南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本次洪涝灾害共造成河南全省150个县(市、区)1481.4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620.3万亩,成灾面积1001万亩,绝收面积513.7万亩。

眼下,正值立秋时节,也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时期,农业防灾减灾、恢复生产迫在眉睫。为助力打赢防汛救灾硬仗,河南农担公司联合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紧急推出“豫农担-救灾贷”政策性担保产品。单户贷款额度原则上在1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河南农担公司免收担保费,河南省财政贴息2%,综合融资成本2.25%/年。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底,河南农担公司仅围绕夏粮收购,先后开发了“丰收担”“良种担”“粮仓担”等多种产品,累计担保规模142.7亿元,助力夏粮颗粒归仓。从2017年末至今,其“粮食收购业务”在保余额增长9.6倍。与此同时,担保费率则由2017年的2%/年降至目前的0.5%/年,下降75%。截至7月底,仅“丰收担”产品就为全省2.99万家新农主体节约融资成本5.71亿元。

河南农担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政策性定位,引导金融活水流向真正种粮主体,破解其“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帮助他们加快改善粮食生产田间设施条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从为农业防灾减灾、恢复生产等提供保障,再到实现“粮出手、钱到手”,引导种粮主体“多打粮、打好粮”,河南农担公司实现了对粮食生产、销售全周期的支持,覆盖了“产购储加销”各环节。

河南农担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确保粮食安全,是河南的责任,更是河南的担当。作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算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账、长远账、全局账,以担保资金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安全,扛稳扛牢“中原粮仓”粮食安全重任,让中国饭碗始终装满中国人的粮食,这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




媒体报道黑龙江农担齐齐哈尔分公司助农事迹


近日,鹤城晚报、齐齐哈尔市新闻传媒中心官方账号报道了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面对不少地方遭遇暴雨和洪涝灾害的侵袭,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的情况下,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农户服务的故事。

抵御暴雨洪涝|农担人“助农解困”在行动


近期,我市降雨量偏多,不少地方遭遇暴雨和洪涝灾害的侵袭,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面对灾害,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们一直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农户服务。

家住齐齐哈尔市讷河市六合镇的水稻种植户赵大栓,今年贷款几十万元用于种植水稻,由于地势低洼,目前稻田地已经被淹没,400多亩水稻几乎绝产,这样的自然灾害让赵大栓一下陷入了困境。得知情况后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分公司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来到赵大栓家了解情况,帮他出谋划策,并送来了慰问品帮助赵大栓渡过难关。

无独有偶,家住讷河市二克浅镇西庄村的水稻种植户张岩也遭遇了和赵大栓一样的困境,200多亩水田遭遇绝收。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助他与银行对接,协调贷款,助力张岩明年继续种好地。

水稻种植户 张岩激动的说:“他们第一时间来我这了解情况,并对我提供了帮助,非常感谢他们,我也有信心明年干好。”

据了解,七月以来的连续暴雨天气使鹤城周边农业生产经营者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为了帮助农户纾难解困,努力践行“根植黑土、助力三农”的职责使命,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分公司迅速吹响灾后服务集结号,组织种植、养殖方面的专业人员一同深入在保农户家中,了解雨涝对农作物生长、农业设施等方面造成的危害,为受灾严重的农户现场估算损失,结合专业知识提供积极有效的解困方案,竭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用实际行动让受灾农户感受到了农担公司的温暖。



扫描二维码 | 关注国家农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