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看农担 (2021年7月期)

发布时间:2021/08/02


湖南官方网站关注《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政策发布

为更好发挥农担政策支农效应,撬动金融资本、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日前,湖南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湖南银保监局、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通知》围绕深刻认识农担工作重要意义、坚持政策性定位、完善农担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保障措施进行了规定。

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官方网站,第一时间关注了政策发布情况。

进一步做好全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为更好发挥农担政策支农效应,撬动金融资本、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日前,湖南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湖南银保监局、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

《通知》围绕深刻认识农担工作重要意义、坚持政策性定位、完善农担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保障措施进行了规定。

其中,《通知》明确,湖南农担作为一级企业法人管理,由省财政厅直接履行出资人职责。湖南农担要坚持政策性定位,稳步提高农担业务覆盖面和普惠性,着力降低农担业务贷款主体融资成本,10万-300万元的政策性业务担保费率不超过0.8%(脱贫地区项目不超过0.5%)。要建立和完善权责对等、风险共担的政银担合作机制,合理约定湖南农担、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县政府的风险分担比例,合力推动全省农担业务高质量发展。各地可统筹相关涉农资金安排农担业务风险补偿金,湖南农担根据各地风险补偿金的规模同步扩大信贷担保规模。省财政将根据各地政策性农担业务开展和风险防控等情况,对市县给予经费奖补。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探索建立信用评价体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降低信贷门槛,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全省各级财政、农业农村、银保监、金融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协同支农长效机制,建立农业信贷担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安徽卫视黄金时段讲述农担故事


7月14日晚7:30分,在安徽卫视微纪录片《江淮柱石》节目里,安徽农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习利从一个二维码说起,以春风行动、支持种业产业发展、创新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三个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了安徽农担公司将政策性担保嵌入乡村产业建设中,在财政支农、金融惠农上,走出了一条从“有没有”,到“大不大”,逐步走向“强不强”的发展路径,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创新了“兴业、富民、强镇、壮村”的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新模式,打造了安徽财政协同金融支农新样板。


江淮柱石丨农业担保,把“春风”送往千家万户

来源:安徽卫视

“春风”行动 扫进千万农户

百年激荡,江淮柱石。大家好!我是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习利。二维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都是“一码在手,一扫无忧”。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张属于安徽农担公司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诞生于今年三月份,名字叫做“安徽农担担保码”,在今年开展的“春风行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前,在春耕备耕时,农户为了资金跑银行、跑担保,费神又费力,效果还不好。现在,坐在家里扫一扫,只要填报需求信息,只要符合融资条件,用不了几天就能拿到我们的担保贷款。

在融资问题上,农业从来就面临着很多困难,归纳起来就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农业风险大,新农主体大多都缺乏抵、质押物,主体散、额度小、成本高,同时贷款主体信息碎片化、不对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5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2015年12月25日,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第一家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应运而生。

成立至今,安徽农担公司共为50317户新农主体提供信贷担保255亿元,业务覆盖全省104个县(市、区),与106家银行签订银担合作协议。2021年初“春风行动”以来,通过扫码申请的新农主体已达14802户,融资需求113.14亿元,真正做到了将“春风”送往千家万户。

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装自己的粮食

我们都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业是基础中的基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事关国家安全。

育种工作周期长、见效慢,资金需求大,种业的贷款难度远远大于其他产业。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位,是合肥市永乐水稻研究所的负责人胡林伦。今年年初,他通过“春风行动”扫码申报,短短四天就顺利拿到了40万元的担保贷款,这笔贷款好似一场及时雨,解决了研究所香稻育种科研生产的资金需求。

在种业翻身仗上,安徽农担公司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金融的力量,为种业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因为我们深知“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勉励农耕,在所不辞。在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生产试验、科研攻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上,安徽农担公司正引领着金融资源支持我省现代种业发展,已先后金融创新支持小麦、水稻、玉米、生猪家禽、鱼虾蟹水产等各类种业,农担服务大网已在全省全面铺开。

从“有没有”到“大不大”,再到“强不强”

在破解了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金融困局之后,为顺应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安徽农担公司大力发展全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这一次,我们把目光锁定在了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下游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蓝莓是安徽省怀宁县的特色产业,也是地方政府和农户想积极发展的优势产业。现在这个季节,正是蓝莓成熟的时候,怀宁县6万亩蓝莓已经进入成熟采摘季。

前期,由于蓝莓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资金制约突出,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大面积的组织化、集约化种植。

去年以来,安徽农担公司在怀宁县以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因地制宜,整合金融资源,搭建“政银担企+N”多方合作平台,通过强链、补链、延链的金融创新,一体化设计,一次性授信5.59亿元,解决了蓝莓良种繁育、规模种植、冷链物流、食品加工等产业链上的各类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推动了怀宁县蓝莓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和金融体系的构建。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据——

2020年以来,怀宁县19个乡镇、195个村,在短时间内,新增蓝莓种植面积2万多亩。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模式成果显著,把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产,将政策性担保嵌入乡村产业的建设中,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创新了“兴业、富民、强镇、壮村”的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新模式,打造了安徽财政协同金融支农新样板。

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不仅仅是要解决融资问题,从长远看,更要解决农业强的问题。从最初的融资与否,保证生产,到融资后扩大规模,以点成面,再到搭建全产业链,安徽农担公司在财政支农、金融惠农上,逐步走上了一条“从‘有没有’,到‘大不大’,再到‘强不强’”的发展路径。

行农担使命,助皖美振兴

我们农担公司是一家年轻的企业,有多年轻呢?今年刚刚第六年。但是我们肩上的使命却一点也不轻,有多重呢?上下五千年的农业重担!

“十四五”时期是安徽农担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为农初心,践行支农使命,坚定不移地推动农业担保高质量发展,让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享新时代改革发展成果,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农担力量。

劝耕勉农,行农担使命;

润物无声,助皖美振兴。




《广西日报》专题报道广西农担成立五周年发展成效


日前,《广西日报》以“因农立命 为农担当”为题,报道了广西农担公司成立五周年发展纪实,报道了广西农担公司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为农户增信、为银行分险、为推动乡村振兴赋能的生动实践。


因农立命 为农担当

——广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发展纪实

黄椿棉 潘倩倩 黄彦源

流金七月,八桂大地处处生机勃勃。广西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农担公司”)迎来了五周岁生日。

五年来,一群“两脚泥、睡地板、晒黑脸”的“农担人”秉持“因农立命 为农担当”的初心使命扎根乡村、贴近农户、问需农业,走遍壮乡大地,在农村金融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中,擘画出一幅壮美的“三农”发展新蓝图。

五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广西融资担保集团、国家农担公司的直接领导下,广西农担公司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为农户增信、为银行分险、为推动乡村振兴赋能,激活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撬动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三农”。

五年来,累计为3.2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50亿元,在保户数1.78万户,在保金额77.37亿元,占全区农业信贷担保总量的91.70%,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约融资成本约4.34亿元,政策效能放大5.4倍;为全区54个原贫困县累计提供担保贷款22亿元,支持符合“桂惠贷”政策的客户683户、金额8.43亿元。

因农而生

践行为农担当使命

夏至时节,芒果园里,百色市阳圩镇杨柳村村民陈中信正在采摘刚刚上市的“金煌芒”,他脸上的笑容和黄灿灿的芒果一样灿烂,“是广西农担公司,为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在无菌生产车间,一袋袋包装精美的螺蛳粉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流出,“现在我们日产袋装螺蛳粉超100万袋。”沪桂食品集团董事长罗岸峰自豪地说,“多亏在我们转型升级急需资金的时候,有广西农担公司给我们及时的支持。”

现代农业需要现代金融的支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关键性支持的广西农担公司,正是在国家创新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为有效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金融资本投入农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6年,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大力推进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以下简称“农担”)体系建设工作。2016年5月,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公司及各省级农担公司陆续成立,自上而下构建起完整的专门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解决“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担保体系。

2016年7月,广西农担公司揭牌成立;2017年4月,广西农担公司加入全国农担体系,成为33家省区级农担公司中的一员;2017年12月,广西农担公司在全区成立13个市级办事处、65个县级服务中心(代办处),率先完成国务院关于“3年内建成覆盖省、市、县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工作目标,广西农担体系基本建成;2020年9月,广西农担公司被认定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成为全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重要成员。

为推进广西农业信贷担保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创新优化财政金融支农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高位推进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在自治区层面,成立了推进广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首创性地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18〕118号),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到市、县政府绩效考核;在地方层面,推动14个设区市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农担体系建设指导性政策文件,16个县(市、区)出台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方案。

为推动全区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持续发挥好财政支农乘数效应,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广西银保监局共同成立全区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广西农担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成立以来,自治区财政厅先后3次为广西农担公司注入资本金,公司实收资本达15亿元。从2017年起,连续4年对农担公司政策性担保业务进行补助、奖补,为农担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广西农担公司还得到自治区各政府部门和设区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林业局、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自治区供销社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12个市级政府(含所辖县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放大金融财政协同支农效应。

短短五年间,广西农担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积极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推动加大农村金融服务投入规模,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农业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逐步缓解。


伴农而长

开启助农发展新纪元


长期以来,缺乏抵押担保是广大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最大难题,农业农村旺盛的资金需求与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广西农担公司成立后,与银行展开密切合作,积极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融资,为“三农”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金融活水。

搭建合作“连心桥”。广西农担公司积极创新支农机制,不断汇聚惠农合力,通过建立银担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工作联动、多方共赢的合作机制,拓宽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扩大了农业金融服务的半径。目前,该公司已与85家金融机构建立银担业务合作关系,授信总额715.02亿元,服务“三农”金融朋友圈不断扩大。

近年,广西农担公司联合合作银行开发“惠农e贷·速贷保”、裕农快贷“八桂农担贷”等专属合作产品,充分发挥手续简便、金额灵活、用款便利、费率优惠等优势,有效满足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成为广西创新银担合作的成功范例。

随着银担合作的逐步深化,广西农担公司逐年降低担保费率,五年间平均担保费率由1.5%降至0.38%,推动银行逐渐降低农业贷款费率,平均贷款利率低至4.74%,五年来共为农业经营主体节约融资成本约4.34亿元,为农业融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联企服务“产业兴”。广西农担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离农业最近、联农户最紧”的优势,采取信用或保证等多种灵活担保方式,解决农业产业链缺少抵质押物的融资难问题。

与力源、正邦、湘桂等4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总对总合作协议,授信金额超66亿元。撬动90.29亿元金融资本重点支持广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优势特色产业经营主体21630户。

首创“担保+银行+糖企+糖料蔗种植户”模式,为广西糖业累计引进28亿元的资金投入,助推全区糖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支持糖业的银行从上个榨季的5个增加到本榨季的10个,蔗农糖料蔗款兑付时间由之前的几个月缩短至3—5天,糖业综合融资成本最低可达2.85%,节约融资成本约2000万元,糖业资金链紧张现象大为缓解。

引导13.60亿元金融资本投入我区生猪养殖产业,支持约200万头生猪出栏,推动我区生猪市场稳价保供;为50家缫丝企业出具担保意向函,意向担保金额3.24亿元,在广西农担公司支持推动下,生丝价格止跌上扬,涨幅达到30%,帮助我区茧丝绸产业渡过了难关。

助农脱贫“奔小康”。广西农担公司以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创新业务模式,打造“桂农担—扶贫保”产品,弱化反担保措施,降低担保准入门槛,有效发挥产业扶贫辐射作用,在全区54个原贫困县,累计提供担保贷款22亿元,占担保总额的37.69%,对原贫困县的业务覆盖率达100%,通过产业扶贫带动约10万户农户增收。

“我也曾是个贫困户,在广西农担公司的帮助下,如今我和我的社员全部脱贫奔小康了。”上林县白圩镇光华农户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韦忠勇说。

2017年,上林县政府找到韦忠勇,希望他作为致富带头人成立合作社,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由于没有资金支持,韦忠勇心里没有底。广西农担公司了解情况后,通过“政府+农担+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为韦忠勇提供担保向银行申请低息贷款,帮助他首次获得30万元信用贷款。4年来,韦忠勇的养殖场肉牛存栏由原来35头发展壮大至240头,养殖场规模扩大了6倍,年收入300万元,利润72万元,累计带动3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2021年,韦忠勇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开启融资“直通车”。为精准服务农业经营主体,广西农担公司紧密结合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农业发展思路及各地资源禀赋,创新推出“桂农担”系列担保产品,精准把脉不同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适合的融资解决方案。“普贷保”强化普惠金融,“龙头保”全力助推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甜蜜保”扶持广西传统优势蔗糖产业,“油茶保”力促全区油茶“双千”计划,“渔惠保”响应当地政府“向海经济”,“扶贫保”助力全区脱贫攻坚。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西农担公司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迅速响应,通过简化业务流程、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弱化反担保措施、协同合作银行展期续贷等救助措施,优先支持“糖罐子”“菜篮子”“米袋子”等重点民生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为蔗糖、果蔬、肉蛋、食品加工等农业经营主体累计提供担保贷款93.72亿元,带动约6.5万个涉农主体增收,减免担保费3650万元,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贡献农担力量。

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广西农担公司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由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供担保服务,对接银行发放贷款,打造“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信贷直通车体系,通过数据共享增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广西农担公司已通过信贷直通车活动受理担保贷款申报465户、金额32548万元。


以农为本

勇挑乡村振兴千钧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六年对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广西农担公司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持续增点扩面、提质增效,紧紧围绕全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推动数字化赋能、业务创新、风险控制,持续加大金融支农投入力度,将支农惠农政策之根扎得更深更牢。

“根据‘三农’客户群体特点,持续优化担保产品,创新服务机制,将支农惠农政策用活用足,着力打造产业融合、绿色金融以及普惠金融等产品线,让农业贷款不再困难,用金融活水浇灌致富之花。”谈到未来愿景,广西农担公司董事长魏福军如是说。

时代浪潮澎湃如昨,中流奋楫进取为先。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转移,广西农担公司将在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广西融资担保集团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新的起点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攻坚克难,奋力开启服务“三农”工作新征程,谱写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甘肃农民报》专题报道甘肃农担成立五周年工作成效


近日,《甘肃农民报》以“初心为农 使命而担”为题,报道了甘肃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五周年深耕三农,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工作成效,真正使国家支农惠农担保政策在甘肃落地生根。


初心为农 使命而担——甘肃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五周年综述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流金七月,骄阳似火。在这个丰收在望的时节,甘肃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甘肃农担)迎来了她五周岁生日。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甘肃农担为农惠农不脱农,一直行走在金融支农的路上——

五年来,甘肃农担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三农”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往返农村乡间,深耕三农,攻坚克难,勇于创新,使国家支农惠农担保政策在甘肃落地生根。

五年来,甘肃农担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为农户增信、为银行分险、为推动脱贫攻坚赋能,激活农村金融的有效供给,撬动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三农”。

五年来,甘肃农担累计为25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担保金额突破100亿元,户均担保贷款35万元,充分体现了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扶持小微、扶助“三农”的政策性定位。

……

 

一份五年成绩单

2021年6月25日,微风习习,岁月静好。

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甘肃农担融资担保金额累计突破100亿元,为即将到来的甘肃农担五周岁生日呈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时光回溯到2016年7月26日,甘肃农担挂牌成立,正式开始运营。

作为甘肃省唯一一家政策性的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甘肃农担从成立之初,便锚定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和各地优势特色农业,全面拓展融资担保业务,全力破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昨日之难犹在耳畔。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办公场所是临时租赁的,大家挤在狭小的办公室,争分夺秒,通宵达旦,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

创业之辛一如既往。业务量大面广、件件都在乡村、笔笔都要实地调查,农担人时时行走在农村乡间,出现在田间地头、穿行于牛圈猪舍……

付出必有回报。在这张“五岁生日答卷”上,写尽了甘肃农担的五年成绩——

截至6月30日,公司累计为2491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01.88亿元,在保18134笔,在保余额63.85亿元,户均担保贷款35万元。

根据国家农担公司统计,公司资本金放大比例位列全国农担体系第4名,在保余额位列全国农担体系第17名。

2019和2020年度公司分别荣获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长金融奖”,荣获第二届“甘肃好品牌”推选活动“最具影响力金融品牌”。

经过植根陇原,服务“三农”的五年发展历程,甘肃农担已俨然成为推动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的一支新生“金融”力量。

根植“三农”的情怀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全面拓展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三农”。

这,是甘肃农担的主责主业。

因此,“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成了甘肃农担开展工作的基本准则。

五年来,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全省14个市州进行实地调研,举办推介会、培训会141场,累计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15200余人。召开现场座谈会43场,广泛听取各级财政、农业农村部门、金融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解决融资担保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使公司担保业务贴近农业、贴近农业经营主体。

——按照国家农担公司确定的“风险共担、利率优惠、不缴存保证金”银担合作原则,公司与13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实质性业务合作关系,创新推出了“百社互助”“陇原农担贷”“惠农E贷担保贷”“农担加油贷”“惠农担保贷款”“农担贷”“邮担贷”“农担直通车”等融资担保产品,形成了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业融资担保产品体系。

——公司先后与酒泉市、武威市、金昌市、榆中县、陇西县、正宁县、靖远县、合水县、泾川县政府开展政担合作,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共同支持当地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兰州正大有限公司、武威市顶乐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签订产业链金融合作协议,推动构建“政银担企”、“政银担+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

——研发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陇合作贷”、支持产业扶贫的渭源县和古浪县“养殖贷”、支持生猪养殖的“1+N”供应链等融资担保产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区域带动性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开展融资担保服务,着力解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问题。

让风险整体可控,使经营保本微利。

“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甘肃农担,践行着社会责任担当,下大力气减轻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五年来,担保业务平均贷款利率为5.7%,平均担保费率为0.19%,综合融资成本平均控制在7%以内,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贵”问题初步缓解。

与此同时,公司在频频出台优惠担保费率政策的前提下,亦实现了经营管理微利保值。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总资产达到13.58亿元。

 

扛责在肩的担当

“农担融资担保工作,根基在农村、服务在农民,要带着对‘三农’的深厚感情才能做好本职工作。”这是甘肃农担董事长、总经理唐功龙对甘肃农担五年工作的最大总结。

目前,覆盖全省的农担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政担、银担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担保业务规模快速增长,风险情况整体可控,队伍成熟壮大,融资担保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而这些,只是甘肃农担的新起点。

在唐功龙看来,牢牢扛起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保供政治责任,围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以及地方性特色优势产业,认真落实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当是甘肃农担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在肩,担当于行。

“多从农民角度,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的角度想问题、出实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最大限度让广大农民享受国家发展成果。”严格的要求,将农担人打造成了“金融行业的农业专家,农业行业的金融专家”,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才干。这是农担事业行稳致远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下一步,甘肃农担将紧盯“一村一品”“一乡一产”“一县一业”,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为着力点,研究制定可操作、可执行的“产融贷”方案,加大“农担直通车”投放力度,优化调整融资担保产品结构,继续加强“政银担”合作,发挥好财政、金融协同作用。秉持“共享、共建”的合作理念,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平台和信用评价体系,强化风险防控,推动业务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融资担保服务,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甘肃农担将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以党建为统领,把五年发展作为新起点,在省财政厅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良好的形象、更加务实的作风,直面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融资担保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敢闯敢试,迎难而上,真正做到为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而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农业融资担保工作新局面。”唐功龙说。




《浙江日报》浙江农担数字化建设成果


7月18日,《浙江日报》以“‘智’解农民融资难——‘浙里担’为浙江农民送上信用码”为题,对省农担公司数字化建设成果进行了报道。


“智”解农民融资难

“浙里担”为浙江农民送上信用码

来源:浙江日报

记者:金梁

望着满山遍野的茶树,平阳县凤翔茶场负责人黄兆玮松了一口气。从早年的小茶场,到如今的600亩大茶园,黄兆玮最近遇到了一道坎:受疫情影响,资金未能及时回笼,连日常购买茶苗和化肥的钱都没了着落。“幸亏找到了‘浙里担’,在这个平台上提出融资申请后,居然不需要抵押物,不用找别人担保,当天就完成了审批放款。”黄兆玮说,这几天,260万元贷款已经打到了账户上,解决了资金难题。

信用数据和抵押物的双重缺失,是农民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为破解这个难题,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今年开发上线“浙里担”应用,对接省有关厅局60余个数据接口、200多张共享数据表,以及人行征信、百行征信和银行合作业务金融数据,建成了全省首个新型农业主体数据库,用数字化手段为各类农业主体解决融资需求,并实现小额普惠类担保业务“秒批”。

光有数据库是不够的,关键是建立授信模型。“农民在‘浙里担’申请融资,不需要递交任何材料、填写各类信息,仅凭信用就能获取融资额度。”省农担公司董事长李建斌说,少跑路、少材料的背后,在于建立了一套信用评价模型,由过去的银行、担保分头审批变为全程线上一体操作,减少操作流程和审查环节,大幅缩短审批办理周期,提升办理效率。

各类农业主体信息接入平台后,省农担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采用机器学习等方法,给新型农业主体画像。目前,他们已完成主体排黑、主体评分、准入、预警及保后预警、小额担保贷款、生猪贷款等多个模型的开发建设,补上了农民信用数据缺失的短板。

625分!7月16日,永康市生猪养殖户朱高伟在“浙里担”查询到了自己的信用分值,可享受担保融资额度42万元。“这是一个针对农民群体的‘信用码’,目前正在测试阶段,从基本信息、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履约能力、发展前景5个维度对农业主体进行画像。”李建斌说,这个“信用码”可直接作为融资依据,并得到了多家银行的认可,以后将在全省铺开。

据统计,“浙里担”上线两个月来,已通过线上担保业务审批396笔、金额2.2亿元,申请通过率去重后可达90%以上。



《南方农村报》关注广东农担“粤供易贷”工作成效


6月30日,由广东省农担公司与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合作推出的“粤供易贷”担保贷款业务正式在河源市落地。《南方农村报》详细报道了该项工作的具体成效。


“供银担”助农融资,全省首笔“粤供易贷”落地河源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记者:郑展能


借助供销合作社联农带农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优势,供销社、银行、担保机构合力创新助农服务机制,共同推出“粤供易贷”,助力化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6月30日,由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省农担公司”)与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下称“省供销社”)、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省农行”)合作推出的“粤供易贷”担保贷款业务正式在河源市落地。河源市源达食品经销部获得了全省首笔“粤供易贷”,金额达200万元。

据悉,今年以来,省农担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响应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打造为农服务生力军行动计划》,加强与省供销社、金融机构对接沟通,共同探讨三方合作模式。

今年5月,“供银担”三方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供销合作社“粤供易贷”试点工作的通知》(粤供联〔2021〕15号)(下称《通知》),在全省供销合作社16个试点地区共同开展“粤供易贷”试点工作,通过借助供销合作社联农带农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优势,创新建立供销社搭台、金融机构授信、担保公司增信的“供银担”合力助农服务机制,助力化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在这一助农服务机制下,“供银担”三方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综合改革市县供销社负责做好区域供销系统引领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入社社员以及合作商(农)户资金需求的统计和筛选工作,向省农行、省农担公司推荐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社会征信度良好、真正能起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优质客户;省农行做好技术服务保障,制定好“粤供易贷”试点产品方案,试点地区农行对试点地区供销社推荐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支持;省农担公司则在满足“双控”目标的前提下,在现有合作产品的基础上,对试点地区供销系统内缺乏抵押担保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合作商(农)户给予信贷担保支持。

据省农担公司介绍,首笔业务落地后,该公司将继续加强与省供销社、省农行的合作力度,持续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完善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效率、扩大合作覆盖面,在互信共贏基础上,为全省供销社系统产业链提供更为强劲的金融支持。



扫描二维码 | 关注国家农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