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看农担 ( 2023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23/07/31


《龙视新闻联播》报道黑龙江农担工作成效


 7月20日,龙视新闻联播播发以《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以金融实招 助农业发展》为题的新闻,报道黑龙江农担在主题教育中所取得的工作亮点和成效。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 以金融实招 助农业发展"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运用”四个体系”工作机制抓整改、抓落实,不断促进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五常市杜家镇七一村有130多户农民通过电商平台卖大米和杂粮,年销量超过6000万元,眼看网上生意越干越红火,村民们想要扩大规模到银行借贷,却因为贷款规模小、抵押物价值不足等问题屡屡碰壁。针对农民普遍反映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实地走访、收集材料、整合数据等方式,与当地合作银行对接,依照七一村问题样本,创新研发了“米商担”贷款担保业务,申请2亿元资金,助力涉农电商发展。

五常市原乡味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奇说:“首批拿了100万,3天就放款了,主要是速度很快、利率很低,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五常市杜家镇七一村党支部书记周伟表示,农户拿到这笔钱以后,马上就要储备新粮,争取卖到一个好价。

为加快业务推进,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银行、各地村委会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上报的资金需求,符合条件的立即落地对接。为解决涉农金融产品单一问题,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特色,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业务品种和业务形态。同时聚焦政策性担保机构定位,努力降低农民融资成本。

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李伟表示,比如说他们发展“鹅业担”,对鹅业上下游客户,从育雏到孵化到养殖到屠宰,整个的产业链进行支持,又将推出渔业捕捞的“渔捕担”相关的产品。

“对于部分农垦地区,农业经营管理比较规范,信贷环境比较好,需要给予特殊帮扶的特定的农业经营主体,我们还在进一步地下调担保费率。”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监汪晓淳表示,下调幅度在0.3到0.4个百分点;对在公司连续两年、三年按期还款的存量客户,分别给予0.1到0.2个百分点费率优惠。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征求意见、蹲点调研等多渠道查摆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仅降费举措,就为一万多户农业经营主体节省担保费成本2500多万元。

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维忠表示,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出台了《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和《声誉风险管理办法》等制度5个,有效提升了整体工作成效。



《山东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山东农担工作成效


《山东新闻联播》《半月谈》《大众日报》陆续报道山东农担大数据赋能精准支持农业特色产业、为农担当绘就乡村振兴版“富春山居图”、推动资金等要素向农业农村配置、首笔“耕海贷-海洋碳汇贷”落地方面的工作成效。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精准支持农业特色产业


为了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标准抵押物的“痛点”,打通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堵点”,山东农担在推进建设山东涉农e张网上,汇聚了多个省级平台、地方平台以及金融等专业机构的数据,以全产业链近5亿条数据交叉验证,从而实现精准画像,减轻了客户提供资料的负担,又加快了贷款审批速度。前不久,“苹果种植线上贷”业务在烟台蓬莱落地,果农们切身体验到了足不出户即可解决融资难题。

山东农担公司烟台管理中心副主任 刘钟娟:成功接入了(烟台)苹果大数据平台,把有贷款需求的客户筛选出来,整个核算成本以后,得出来的(成本)大概一年在1万多(一亩),我们按照资产法(评估)的话要乘以70%,所以每亩地(贷款)基本在7000到8000元。

当地的苹果种植大户代永达在平台上成功获贷26.25万元,而更让他感到惊喜的是,这笔贷款不仅能秒批秒贷,还能随用随还,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烟台市蓬莱区马格庄街道办事处铜井村苹果种植户 代永达:我们也算经济账,这笔贷款到我们家来,每年能给我们贷同样款的情况下,能少付一半利息,因为我们不使用的话,我们可以不用还利息。

“互联网+科技+农业+金融”模式,精准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烟台苹果贷”已为近两千名经营主体提供了超16亿元的资金需求,有效缓解了果农的融资难。

山东农担公司烟台管理中心主任 迟振伟:解决了从苹果的育苗、种植、仓储到销售,整个产业链的资金需求。我们建设这个大数据平台的目的就是以数据来驱动业务,以数字化、科技化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赋能。



为农担当 绘就乡村振兴版“富春山居图”

站在“三农”工作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坚持“走创新路、吃改革饭、夯党建基、称百姓心”的工作思路,努力在齐鲁大地上绘就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富春山居图”。

服务国家战略

绘就“粮稳民安”的富足图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护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山东农担作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成立五年来,在全省创新打造并落地了“农耕贷”“粮食规模种植贷”等政策性担保产品;同时,开发大豆种植担保方案,助力大豆油料扩种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前,累计为全省3万多名种粮大户提供担保贷款110.2亿元。

此外,山东农担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对资金引导的优势,助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们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体,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数字化手段,创办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山东农担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安民说,该模式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钱哪里来”和“怎么用钱”的难题,让产业、资金“双闭环”,支部用钱不见钱,实现资金规范化管理,种植成本下降12%、粮食增收10%。目前已在潍坊、菏泽、聊城等多地“整县整镇”推进,有效助力了集体经济发展。

深化政担合作

绘就“万村共富”的振兴图

近年来,山东农担积极融入农业场景——与省乡村振兴局、省工行、省农行联合推出“齐鲁富民贷”;在省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开发了“强村贷”;与省妇联联合推出“巾帼贷”;与共青团山东省委联合推出“鲁青农担贷”等。

结合全省“万村共富”行动,山东农担以打造党建工作品牌为抓手,组织各党支部将支持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纳入支部党建品牌建设内容,通过理论联学、调研联组、会议联席、实事联办,共同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各党支部均至少确定3个结对目标,并广泛开展各类共建活动。

产业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发展产业,首先应系统评估乡村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并因地制宜进行布局。山东农担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与各地政府“同频共振”,“量体裁衣”开发了400余个担保服务方案。目前,山东农担已在全省15市设立管理中心,建成了“省市县乡”四级服务网络体系,担保业务已覆盖全省164个县,累保规模过亿元的县达到131个。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全省25.6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534亿元,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了“金融活水”。

通过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政担合作、促进数字赋能,山东农担强化为农担当使命,守卫好政策性担保的安全底线,为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贡献担保力量。

促进数字赋能

绘就“数字强农”的新蓝图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关键词是连接。山东农担坚持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初步实现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目前已建成的担保大数据中心,接入了19类、2500多万农业经营主体的数据,涉农数据规模庞大、场景应用广泛。

该平台融通了多个部门和机构的数据。“我们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搭建涉农经营主体数据平台,通过省大数据局接入自然资源厅、民政厅、市场监管局等10个省直部门数据。”山东农担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安民说,省级和部分地市部门、部分重点金融机构的数据实现了集中汇聚,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验证判断项目风险、提高项目的审批效率。

此外,山东农担还将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等物联网技术运用在担保业务中,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猪、牛数量,能够适时掌握担保客户的种植养殖动态,比到现场更加精准、更加及时。

通过服务国家战略、深化政担合作、促进数字赋能,山东农担强化为农担当使命,守卫好政策性担保的安全底线,为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贡献担保力量。



烂尾8年的31个蔬菜大棚被200万担保救活

农业产业要做大做强,资金是一个卡脖子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推动资金等要素向农业农村配置?

“山东农担现在累保已经达到1529亿元,在保、累保规模包括风险防控等多项指标在全国都居于首位。”日前,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特别节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安民表示。破解三农融资难题、领航三农数字化发展,山东农担坚持为农担当,成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有力“助推器”。

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粮稳民安”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作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山东农担着力撬动有限的金融资源,最大限度地精准支持粮食安全战略。成立五年来,山东农担在全省创新打造并落地了“农耕贷”“粮食规模种植贷”“农资购销贷”“沿黄流域农耕贷”等系列政策性担保产品,将亩均授信标准由1400元提高到1680元。截至目前,累计为全省3万种粮大户提供担保贷款110.2亿元,覆盖种植面积780多万亩。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钱哪里来?怎么用钱?这都事关粮食安全根基,也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山东农担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对资金引导的优势,在全国首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政策性工具+金融科技+现代农业”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加快构建粮食产业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针对“谁来种地”难题,在地方组织部门的支持下,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范流转整合土地,实现土地的规模化整片、整村托管,客观上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

针对“怎样种地”难题,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引进新技术、新设施,实现种植成本下降12%,粮食增收10%,化肥、农药分别减量30%、20%。

针对“钱哪里来”和“怎么用钱”的难题,创新“5+N”“8+N”等担保贷款产品,破解农业投资回收期、生产经营周期和银行贷款期限不匹配问题,解决了产业升级难题。构建“产业+资金”双闭环管理体系,生成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的“账本”。

政银担合作 促进“万村共富”

“烂尾”了8年的31个蔬菜大棚,因为山东农担为其担保的200万元“强村贷”“活”了过来,这让禹城市伦镇鸿祥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和老百姓心里都乐开了花,不到3个月时间每个大棚收益达到4万元。

近年来,山东农担积极融入农业场景,与省乡村振兴局、省工行、省农行联合推出“齐鲁富民贷”,在省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发了“强村贷”,与省妇联联合推出巾帼贷,与共青团山东省委联合推出“鲁青农担贷”等。结合全省“万村共富”行动,山东农担以打造党建工作品牌为抓手,深入开展“党旗插田间,互联共担当”活动,组织各党支部将支持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纳入支部党建品牌建设内容,同政府部门、合作银行、村(社区)等党组织进行结对共建,共同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山东农担还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与各地政府“同频共振”,“量体裁衣”开发了400余个担保服务方案,覆盖了全省大部分农业特色产业。据统计,目前,山东农担已在全省15市设立管理中心,建成了省市县乡四级服务网络体系,担保业务已覆盖全省164个县,累保规模过亿元的县达到131个。通过产业链条延伸,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截至7月4日,已累计为全省25.78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550亿元,有效破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构建起“兼顾当前稳产保供和长远培育持续增长动能”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了“金融活水”。

数字化转型 赋能“数字强农”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关键词是连接。山东农担坚持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初步实现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目前已建成全国领先的担保大数据中心,构建了全省最具权威性的涉农大数据平台,接入了19类、2500多万农业经营主体的数据,是全国农担体系涉农数据规模最大、维度最全、场景应用最广泛的大数据平台。

山东农担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同搭建涉农经营主体数据平台,打通省畜牧兽医局平台接入防疫检疫、无害化处理等数据,通过省大数据局接入自然资源厅、民政厅、市场监管局等10个省直部门数据,成功汇聚了省级平台数据。同时,还汇聚了地方平台数据、金融机构及相关专业机构的数据。

农业数据体量大、结构复杂、模态多变、实时性强、关联度高,山东农担对存量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对各地优势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进行分析,实现担保政策的精准扶持;通过精准客户画像防控风险,在农担的预审系统中,大数据广泛运用在对客户道德风险的过滤上;通过大数据交叉验证判断项目风险,提高项目的审批效率;每月进行大数据保后管理,既能提高保后管理的精准性,还降低了保后管理成本。

同时,山东农担还将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等物联网技术运用在担保业务中,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猪、牛数量,能够实时掌握担保客户的种植养殖动态,比到现场更加精准、更加及时,实现“软信息”交叉验证和“硬数据”科学判断,极大地提高了风控质量。



“银担”合作助力首笔“耕海贷-海洋碳汇贷”落地

近日,一笔300万元信贷资金解决了山东长龙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资金周转难题。这笔资金所需的抵押物与以往有所不同,是该公司碳汇价值的远期收益。山东长龙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山东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烟台管理中心与蓬莱农商银行推出的“耕海贷-海洋碳汇贷”的首个受益者。

“耕海贷-海洋碳汇贷”解决了海水养殖抵押担保不足和碳汇资产长期搁置等融资难问题,成功打通了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绿色金融通道。

“海洋牧场作为珍贵的蓝碳资源,生长过程中可以固碳,我们发放的‘海洋碳汇贷’是根据海洋碳汇数据库和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碳汇计量方法,以每亩海区海带养殖产量每年产生的固碳量,再参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测算出碳汇价值,以其碳汇价值的远期收益作为抵押物的创新金融产品。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征信平台进行质押登记和公示,产品年化利率低。”山东农担烟台管理中心负责人迟振伟告诉记者。

山东长龙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蓬莱本地专注水产新技术新成果研究应用及海水动植物养殖、育种、育苗的海洋经济企业,企业确权“海洋森林”面积达到750余公顷,预留“海洋森林”超过1000公顷,其中人工鱼礁建设用海8.1公顷。“近年来,我们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资金投入较大,资金周转存在一定压力。”企业负责人介绍,“耕海贷-海洋碳汇贷”的推出对他们而言宛如“及时雨”。

据了解,蓬莱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养殖生产基地,山东农担烟台管理中心与地方党委政府“同频共振”,充分挖掘辖内渔业发展的碳汇价值,以海洋养殖产生的减碳量、固碳量远期收益权为切入点,将碳汇价值转化为抵押品,解决了发展急需的资金困难,为当地渔业注入“金融活水”。近年来,山东农担烟台管理中心不断寻求发展新路径、推出专门助力渔业的系列产品“耕海贷”,已累计担保2765户,担保金额21.9亿元。

下一步,山东农担烟台管理中心将与蓬莱农商银行持续深化“银担”合作,为碳金融创新实践贡献“农担力量”,积极助力我省海洋牧场建设,实现蓝色产业发展的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



《山西日报》报道山西农担工作成效


7月10日,《山西日报》以《引活水 产业兴 生活旺-山西农担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功能助力农企高质量发展》为题,报道山西农担结合各地农业特点与重点扶持产业制定实施支持发展计划,充分发挥农担体系政策功用,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


引活水 产业兴 生活旺-山西农担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功能助力农企高质量发展

农业要特色转型,实现优质高效发展。今年省委1号文件也提出:“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一县一业’‘多县一带’富农产业集群化发展”。

作为一家专注农业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农担”)以“特”“优”战略为引领,始终坚持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以来,山西农担更是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农业特点与重点扶持产业制定实施支持发展计划,精准发挥农担体系政策功用,积极降低融资成本,助力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 实施精准服务

“我卖农药、化肥近十年了。深知如果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做生意都没有底气,多亏农担公司为我办理了20万元的‘运城农担贷’,解了我的燃眉之急。”6月28日,在夏县南大里乡惠农农资服务部,负责人王鹏飞真诚地说。

众所周知,相较于其他行业,农业产业因为投资周期长回报慢、产值和附加值不高等原因,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3年前,为保障农户春耕时期的农资采买,王鹏飞和省农资集团建立了稳定的上下游购销模式,由服务部线上联系农资集团申请货源、储备农资,农资集团负责送货上门、点对点运输。

王鹏飞说,为了减少资金占用,服务部每年的种子、化肥储备量一般只有三分之一,剩下大部分要靠陆续回笼的资金来周转。但今年初受之前疫情影响,没有足够资金补进新货源。

恰在此时,山西农担运城分公司对接中国银行运城市分行,于今年3月率先推出了由农担公司担保增信的“运城农担贷”融资服务方案,通过设立专门产品、优化业务流程等方式,以更高的效率,专项服务从事种植、购销、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并将首批合作对象锁定为农资集团下游经销商。

夏县南大里乡惠农农资服务部成为受益对象。经过现场尽调、收集经营信息,今年4月12日,王鹏飞收到了20万元的“运城农担贷”专项资金。

临猗县是果业大县,运城分公司便与临猗农商行围绕“果库贷”拟定新的合作方案,将扶持产业链条由过去以水果贮藏为主延伸到果品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并针对风险形势预判将业务合作模式调向“把严贷前关口,锁定代偿上限”的合理路径,质效并重。

今年5月,山西农担与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围绕现有合作模式联合调研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推广“一县一策”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创新拓展银担合作模式。临汾分公司则积极参与当地入企帮扶活动,制定针对性的“一企一策”担保方案……

聚焦特优 支持产业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造血”功能。近年来,山西农担通过重点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支农作用。

汾阳市是闻名全国的“汾州核桃”主产区,近年来,山西农担立足汾阳市核桃收购产业发展现状,充分调研市场、强化银担协同、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为农户农企融资排忧解难。

曹师傅从事核桃购销加工十余年,经验丰富,但因缺乏资金,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在山西农担的支持下,我们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手里有了充裕的资金,事业自然越做越大,产品早已远销海外。”曹师傅开心地说。

据统计,截至5月末,山西农担吕梁分公司已累计为汾阳市1092户从事核桃购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约4.8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晋中市太谷区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拥有设施蔬菜、苗木花卉、干鲜果、规模养殖四大主导产业。今年以来,山西农担农谷分公司针对设施蔬菜种植户着重发力,实地了解客户资金需求,并结合当地政策、用款特点等情况,研发专项担保产品。截至目前,农谷分公司在保设施种植蔬菜业务已达387户5836万元。

山西农担业务发展部负责人孙立强介绍说,山西农担不断创新丰富融资担保服务产品,多产业、多领域、多维度的全方位担保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目前累计研发担保产品12个。在此基础上,优化升级打造了“财兴担2.0”融资担保方案,陆续研发出台针对性扶持忻州偏关农业生产托管、临汾吉县苹果产业集群、运城临猗果品全产业链等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融资担保服务方案,引渠金融活水助力写就各地特色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新篇章。

深挖增信 赋能乡村振兴

因农立命、为农担当的山西农担,是全省最大的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通过深挖增信,各分支机构同向发力,扶持“三农”发展。

以运城分公司为例,该公司积极对接中农融信公司、农资集团及银行,牵头推动形成“担保+银行+平台+产业”的业务联结体,通过“农资集团推荐下游农资经销商、农担公司审核推荐资料、审核通过后上传平台、银行根据平台信息提供贷款支持”,共同为运城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辟新的便捷融资渠道。

去年是长子县种植大棚建设补贴扶持力度继续加大的一年。长治分公司同长子县相关政府部门及地方金融机构密切协作,将工作重点放在各县区种植大棚建设项目上,对具备蔬菜大棚种植经验的农户翻修及新建大棚所需的短期资金予以担保支持。今年上半年,长治分公司以长子县蔬菜种植大棚已具备一定规模的村镇为突破点,深入推广农担业务,目前,蔬菜大棚类担保业务已覆盖长子县大部分村镇,累计支持相关经营主体224户,总计放款金额7112余万元。

长子县常张乡陈家峪村村委会崔红伟说:“2022年前,缺资金和风险大是制约村里青(尖)椒产业发展的‘拦路虎’。今年,我们村从长子农商银行贷款260万元,建设11座高标准大棚。目前,已完工80%,预计6月底能投入生产。”

截至2023年5月末,公司已累计为全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44127笔183.61亿元,累计担保额较公司净资本放大12.64倍,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杠杆作用。

山西农担董事长徐继忠表示,山西农担将继续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合作金融机构紧密沟通,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想得到、看得见、用得着、靠得住”的金融服务品牌,全力破解我省农业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活力。



《中国财经报》等媒体报道浙江农担工作成效


《中国财经报》《浙江在线》陆续报道农担体系跨省合作助力“地瓜经济”现场会及浙江农担“产业贷”系列产品推动浙江省各地产业发展的工作成效。


农担体系跨省合作助力“地瓜经济”——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落实“地瓜经济”支持跨区域协作发展现场会在浙江台州召开

近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落实“地瓜经济”支持跨区域协作发展现场会在浙江省台州市召开。北京、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13家农担公司共同发布《农业信贷担保支持现代化农业“地瓜经济”模式跨省发展共同行动宣言》,倡议推动建立农担体系跨省合作机制,共谋助力“地瓜经济”发展的农担举措。这是展现财政、农担更大担当和作为,加强合作、开放提升的一次新尝试。

行动宣言提出,将加强省级农担公司协作,进一步解决跨区域经营农业主体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推进跨省协同支农信息数据库建设;共建担保产品,探索联合担保或一方提供担保另一方进行反担保的合作模式;建立跨区域业务共拓机制,在产业规划、评审评级、授信额度核定等方面加强协同;建立健全风险共担机制,降低跨域产业担保风险、完善跨域产业信用体系。

浙江省财政厅、国家农担公司相关负责人,台州市副市长李昌明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台州市财政局局长陈玲萍介绍该市推进“地瓜经济”产业情况。

“地瓜经济”发轫于浙江。今年初,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新春第一会”,部署实施了包括“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在内的“三个一号工程”。

近年来,浙江农担专门制定产业贷标准,融合台州财政的政策指引,为西瓜、西兰花、淡水虾等外出经营的农业特色产业提供有力支持,是财金协同助力“地瓜经济”发展的优秀典型,特别是“瓜农担”支持黄岩瓜农在外种植,从去年6月台州财政与浙江农担共同以政银担合作推动产业发展开始,新增规模达到3亿元。

台州市积极抢抓国际国内双循环和农产品消费升级机遇,加快构建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立足台州发展台州”的增长模式,积极推动“台州农业”向“台州人农业”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活水”追着“藤蔓”走——全国农担体系跨省谈合作 助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破题农业跨省发展


地瓜藤蔓越伸越远,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走出去”,跨区域财政、金融“活水”怎么跟上?6月28-30日,农业信贷担保落实“地瓜经济”支持跨区域协作发展现场会在浙江台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浙江农担公司等13家省级农担公司共同发布了《农业信贷担保支持现代化农业“地瓜经济”模式跨省发展共同行动宣言》,倡议积极推动建立农担体系跨省合作机制,给出了跨省发展,财金协同支农的“活水”追着“藤蔓”走的创新回答。

为了进一步凝聚体系合力、创新开放发展,在国家农担公司牵头下,全国农担体系积极谋划支持现代农业“地瓜经济”模式跨省发展的有力举措,探索新型业务合作模式,开启了通力合作延伸农业产业发展“藤蔓”,助力乡村振兴根基“根茎”不断壮大的新篇章。

农担体系跨省合作到底是什么?以浙江为例,简单来说,就是浙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出浙江创业和发展时,由其他省份的农担公司给他们做担保,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当内蒙古的牛羊肉、新疆的瓜果、云贵的农特产品等走到浙江时,也能找到浙江农担为他们赋能增信。打造农担体系跨区域合作新模式,就是以农担“小切口”,在乡村振兴领域“大场景”中,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金”“小钱办大事” 的引导撬动作用。

此次农业信贷担保支持现代化农业“地瓜经济”模式跨省发展的首发站就落地浙江台州。在深耕“地瓜经济”上,浙江很有经验。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资源的“先天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农业发展。但山水阻隔挡不住浙江人奋斗的脚步。改革开放以来,台州“追着太阳种西瓜”、嵊州“三界种粮大队”……一代代浙江人闯出了借地结瓜、外出种粮的新路子。

“农业前期现金投入量大、需求临时性强、投入周期长,而辗转外地创业的农户往往在当地没有固定资产,难以抵押,常遇到异地融资困难的问题。”浙江农担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瓜经济“两头在外”,但在融资贷款上农户却曾面临“两头不靠”的尴尬境地。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台州深知“地瓜经济”的香甜,在扶持特色产业外出创业上已经走在了前头。据了解,目前台州当地外出瓜农已达到4.3万余人,足迹不仅遍及全国,还走出了国门到缅甸、越南、尼日利亚等地种瓜,年种植面积达57万多亩;三门人“沿着丝路养青蟹”,在三门、江苏、山东、莫桑比克等40余万亩养殖塘上,闯出了一个百亿级的小海鲜产业。

为此,浙江农担专门创新推出“产业贷”系列产品,融合台州财政的支农政策,为当地西瓜、西兰花、淡水虾等外出经营的农业特色产业提供有力支持,特别是“瓜农担”支持黄岩瓜农在外种植,从2022年6月台州财政与浙江农担共同以政银担合作推动产业发展开始,不到一年时间新增规模就达到了3亿元。今年6月,三门县财政会同县农业农村局、浙江省农担公司出台了《关于印发财金协同支持三门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专门对青蟹等特色水产优势产业进行扶持。

但远水难解近渴。在农担体系跨区域普惠金融合作新模式下,台州的瓜农寻求融资担保不用回到台州来,直接就能在当地获得支持。“跨省合作数据共享后,还能推动当地为农户直接提供要素保障,大大提高效率,及时解决农户的现实问题。”台州市财政局副局长郭华明非常期待全国农担体系跨省合作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深化,更好地服务台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出去”发展。

“安徽也有很多优质农产品流通走向长三角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流通也存在融资担保的需求,通过这次跨省合作机制打通异地融资担保的问题,安徽的土地、人力优势和长三角的技术、资金优势进行互补,对农业主体和农业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维光表示,通过支持“地瓜经济”模式跨省发展也打开了全国农担大系统构建的新局面,助力优质农产品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如今,浙江的西瓜、茶叶、杨梅、湖羊等产业,已经生长在江苏、贵州、四川、新疆、吉林等广袤的土地上。同时,也有许多省外的农业经营主体在浙江开枝散叶。农担体系对乡村特色产业的支持,就像是联结了财政、金融与一二三产融合的“地瓜藤”——藤蔓覆盖越广,受益地域就越多,享受阳光雨露的主体也越多,根部的地瓜根茎长势也越好。

截至目前,浙江农担累计为3.3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近137亿担保贷款。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慧民表示,接下来浙江农担公司等13家省级农担公司将围绕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息共享、模式共建、业务共拓、风险共担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多元化金融服务,加快跨区域担保模式从区域试点到全国推广,共同推动跨区域财金协同支农融合发展。





《大连日报》报道大连农担工作成效


7月14日,《大连日报》以《我市农业融资担保金额实现快速增长》为题,报道大连农担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有效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工作成效。


我市农业融资担保金额实现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融资担保金额快速增长,有效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记者从大连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农担公司”)了解到,作为市财政局全额出资设立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今年上半年,大连农担公司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财政局党组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加大服务力度,今年1月至6月累计新增担保金额4.2亿元,增长52%;新增担保户数314户,增长28%;截至今年6月末,在保余额6.9亿元,增长47%;在保户数646户,增长44%。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担保后收入增加的客户为233个,其营业收入增加了8600余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今年开展“送惠下乡”活动,大连农担公司积极响应号召,持续开展“春耕备耕”专项担保支农活动,并对专项活动实行年化0.5%的优惠担保费率,进一步降低粮食种植农户的融资成本。市财政局对大连农担公司实行低担保收费给予财政奖补政策,及时拨付担保费补助资金406万元。今年1月至6月,“春耕备耕”担保业务累计承保63户,增长130%;担保金额2771万元,增长214%,担保扶持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了我市种植大户的粮食生产。

为支持我市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大连农担公司持续加强对白羽肉鸡养殖、渔业捕捞、海水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深耕拓展,有针对性地设计产业链融资担保服务方案。今年1月至6月,白羽肉鸡养殖新增担保金额15565万元,增长22%;渔业捕捞新增担保金额2370万元,增长199%;海水养殖相关产业新增担保金额7031万元,增长167%,支持了我市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相关产业链的融资需求。

下一步,大连农担公司将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发挥担保增信作用,加大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担保增信服务,积极与合作银行开展“见贷即担”,进一步提高担保审批效率,扩大担保普惠面。



《湖北日报》报道湖北农担工作成效


7月18日,《湖北日报》以《为6.5万户新型经营主体解资金难题 省农担公司撬动374亿余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题,报道湖北农担建设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工作成效。


为6.5万户新型经营主体解资金难题 省农担公司撬动374亿余元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阳光下,稻田里秧苗青青,迎风摇摆,一派生机盎然。6月30日,省农担公司荆州分公司邓经理,再次来到湖北楚宏粮油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江陵县的3万亩优质稻谷种植基地,查看长势,跟踪融资担保服务资金的使用进展。“感谢省农担公司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楚宏粮油公司法定代表人代澳赞不绝口。

自2019年起,省农担公司持续为湖北楚宏粮油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担保额度从100万元逐年递增到500万元,担保费率为0.8%,帮助企业提质增效。有了金融活水的支持,楚宏粮油公司经营稳健,盈利情况良好,公司规模逐渐扩大,其总资产达到7500万元,2021年销售收入2.25亿元,2022年公司销售收入2.6亿元。

近年来,省财政厅通过落实出资人管理工作,全力支持省农担公司发展,引导其充分发挥农担政策性“增信、分险、赋能”作用,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截至今年6月末,省农担公司已建成业务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在保项目37726笔,在保金额165.5亿元,净资产放大倍数在全国农担体系位列第二、中部六省第一。公司累计为全省65276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总额374.44亿元,有效撬动了金融资本支持我省农业产业发展。

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服务实体经济。省财政厅建立和完善省农担公司考核评价体系,引导省农担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增信。落实省委、省政府减本减负政策,不以营利为目的,降低担保费率,减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担,客户平均融资成本4.4%,低于政策规定3.6个百分点。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省农担公司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后顾之忧”,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

防范金融风险,助力农担事业行稳致远。省级财政设立风险资金池,目前已累计拨付资金1.33亿元,提高了省农担公司风险抵御能力。在全国农担体系中率先开展代偿呆坏账核销工作,积极探索代偿项目追偿新模式。截至目前,省农担公司风险控制各项指标较好,年度代偿率连续五年下降,由2018年4.28%下降到2022年0.95%,年末逾期率由2018年3.76%下降到2022年0.35%。在全国农担体系年度评价中,省农担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连续三年被国家农担公司评为A级。

建立奖补政策,支持公司做强做大。为保障省农担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省级财政不断给予资金支持。截至目前,省农担公司资本金为16.414亿元;对公司开展的政策性农担业务,给予担保费补助和业务奖补。截至目前,省财政厅已累计拨付省农担公司担保费补助和业务奖补资金5.5亿元。



扫描二维码 | 关注国家农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