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看农担 (2022年第8期)

发布时间:2022/08/31


《农民日报》报道北京农担工作成效

近日,《农民日报》刊发报道,介绍了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担”促“贷”疏通产业痛点,金融服务助力平谷大桃产业发展的工作成效。


以“担”促“贷” 疏通产业痛点

——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金融服务助力平谷大桃产业发展



     炎炎盛夏,正值桃子收获和上市的“黄金季”。素有“中国桃乡”之称的北京市平谷区,大桃也迎来了成熟期,随处可见桃农们采摘、分拣、打包的繁忙景象。

  这样的场景每年都会在平谷大桃大批量上市时出现。作为北京市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久负盛名的平谷大桃早已成为平谷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平谷区积极延长上下游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包装、流通等环节推进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并积极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机制,为桃农们保驾护航,“桃经济”效益不断凸显。

  随着大桃产业的发展壮大,桃农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产业规模大了,需要更先进的加工设备、更多的人工和技术投入,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北京林淼有机果蔬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关金宝告诉记者。为了更好满足种桃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北京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农担)把担保服务做到田间地头,创新性推出“平谷区大桃贷”等担保产品,帮助桃农切实解决贷款难题。


  精准对接需求 

  帮助主体解决“成长烦恼” 

  平谷区的道路两旁,目之所及皆是成片桃林。刚下树的桃子将会被送到专门的收购点,经分拣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地。

  眼下正是产桃、收桃的高峰期。在路边的一处收购点,一辆辆农用三轮车排着长队,车上新鲜的桃子码放得整整齐齐,桃农们等待着过磅、结款。

  北京桃兴农果品产销合作社负责人刘善杰是这个收购点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合作社除了自己种植之外,还向周边村民大量收购桃子进行销售。不同于超市等收购渠道可以压货款,合作社收购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资金需求量和资金周转压力大。

  同样面临着资金周转难题的还有关金宝。这位“80后”平谷小伙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流转了金海湖镇350亩土地种植大桃,一干就是十几年,并建立起自有品牌,从事生产、产后加工、物流与供应链等经营活动,随着公司的“盘子”越来越大,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也逐步上升。

  关金宝的公司常年给美团买菜、盒马、多点等平台和各大菜市场及商超供货,对桃子品质的要求更高,分拣、包装也更要精细。在厂房内的原料加工仓,一批批经初步分拣的桃子还要再经历一番“洗礼”——清洗、风干、称重,厂房内配备的自动分拣线、果品测糖仪等现代化设备将进一步对桃子进行标准化分选。种桃、收桃、购买设备、扩大生产……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注入与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平谷区桃树实际种植面积12.59万亩,大桃产量17.22万吨,实现产值11.96亿元。平谷大桃产业活力不断释放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强力支撑。

  北京农担的金融服务,不仅解决了平谷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困境,也为老百姓多种桃、种好桃吃下了“定心丸”。为了疏通产业发展难点,解决乡村金融服务痛点,北京农担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细致了解产业动向、经营情况和客户具体资金需求,以农业担保服务帮助种桃主体解决贷款难题,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此过程中,一批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难题被有效破解,刘善杰、关金宝也都成了融资担保服务的受益者。刘善杰连续三年通过北京农担平谷分公司贷款,每年的贷款金额在50万元左右。“去年我顺利从北京银行贷款90万元。原来的贷款环节复杂烦琐,不仅需要重重手续,还需要抵押房屋,而北京农担平谷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上门了解经营情况后就可以无抵押担保贷款。”关金宝说。

  据北京农担京东管理部总经理苏伟介绍,北京农担现已在京郊10个涉农行政区建立了分公司,形成覆盖京郊、辐射津冀的担保网络,一线业务以及风控人员扎根基层,确保担保服务精准、高效。


  创新担保产品 

  为产业增添新动力 

  北京金果丰果品产销合作社社长张海合最近有点忙。峪口镇西营村成为首个“盒马村”之后,张海合除了要负责为超市提供充足稳定的货源,还要忙着接待慕名前来采摘或买桃的游客。

  据张海合介绍,合作社经营着一个占地1000亩的桃园,其中500亩是通过土地流转而来,事业越干越红火。根据经营需要,张海合今年通过北京农担获得贷款200万元,解决了部分资金需求。

  “今年是我通过北京农担贷款的第五个年头了,我非常认可这种担保形式。”谈到担保服务,张海合频频称赞,“农业和别的产业不一样,投资周期比较长,有了农担进行担保,贷款更容易了,贷款的额度也更大了。”

  张海合还在盘算着延伸桃产业发展链条,比如桃树认养、生产冻干制品、乡村旅游……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领更多村民奔向增收之路。正是这一笔笔贷款,让合作社业务的发展更有底气,张海合的憧憬正逐步成为现实。

  近年来,北京农担加强了对平谷大桃产业链的融资扶持力度,北京农担平谷分公司已累计支持贷款额度6447万元,其中上下游产业链(化肥、农资等)累计支持额度1530万元,大桃销售方面累计支持额度4917万元。

  与此同时,北京农担不断创新产品设计。苏伟介绍,今年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共同发布“鲜果贷”产品,聚焦平谷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售,面向平谷地区涉农果蔬企业,最高贷款额度达300万元。北京农担还研发推出了“特色普惠贷—平谷区大桃贷”产品,为桃农及大桃流通产业各相关主体提供金融服务,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


来源: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毛晓雅 

见习记者 祖爽 文/图




《安徽日报》头版聚焦农担工作


8月24日,《安徽日报》头版聚焦安徽省农担公司“暖心担”工作。文章以《“暖心担”助力暖心事》为题,报道了省农担公司助力弘扬新徽菜、培育新徽厨、促就业稳增收的故事,体现了省农担公司作为国有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积极把金融资源配置到民生项目上,以金融力量助力“暖民心行动”办到群众心坎上。


“暖心担”助力暖心事


近日,徽和天下食品有限公司收到了安徽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一笔200万元资金,公司创始人冯文敏松了一口气,这笔担保贷款刚好解了他的心头之忧。

2016年,厨师冯文敏从北京返乡,回到绩溪长安镇浩寨村创办了徽和天下食品有限公司。他以臭鳜鱼制作为突破口,走访多地寻找鳜鱼养殖基地,拜访名师名厨了解腌制方法,最终制定工艺流程。近两年,除了臭鳜鱼加工基地,冯文敏又相继建立了鳜鱼、竹笋、山芋等徽菜食材种植养殖示范基地2000亩。

“‘新徽菜·名徽厨’行动方案出台后,我们受政策鼓舞,想把产业做大,弘扬徽菜文化。同时,由于需求量增加,公司急需加大原材料收购量、强化市场推广,资金投入随之增多。但融资不易,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冯文敏说。

“现在好了,手里有了资金,可以放开手脚壮大公司产业了。”拿到贷款后,冯文敏信心十足。

今年7月,省农担公司开展“暖心担”行动,定制推出专属担保产品,助力暖民心行动。通过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引领金融资源助推暖民心行动项目建设,聚焦徽味道、放心菜、暖心饭、促就业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位于宣城市杨柳镇的木子禽业专业合作社,日前也收到了400万元贷款资金。“我们一直想扩大合作社养殖规模,增加用工人数,但缺乏资金,没有有效抵押物,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合作社负责人李朝木说,“‘暖心担’行动让我们不到一周时间就获得数百万元担保贷款支持。没想到我们不仅能贷到款,还这么快!”

李朝木介绍,目前合作社有员工240余人,社员1000余户,解决就业4000余人。扩大养殖规模后,预计能再带动就业1000人左右。

凝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合力,有针对性地推出金融服务产品,能够助推暖民心行动项目建设。省农担公司董事长方习利介绍,针对暖民心行动,省农担将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职能作用,丰富金融服务产品结构、拓宽产品供给渠道、提升金融有效供给效率。通过支持市场主体,推动供需精准对接,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让暖民心实事更广泛地惠及千家万户。

《安徽日报》记者:朱卓




《大众日报》报道山东农担工作成效


近日,《大众日报》以山东农担数字化转型见成效 数智赋能破解农业融资“难贵烦”为题,介绍了山东农担自2020年以来锚定数字化转型,已经探索出一条从机制上破解农业融资“难贵烦”的新路径。


山东农担数字化转型见成效 

数智赋能破解农业融资“难贵烦”


本报济南讯 日前,以“发展高质量电商、服务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济南)电子商务产业博览会启动,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受邀参展。记者了解到,山东农担自2020年以来锚定数字化转型,已经探索出一条从机制上破解农业融资“难贵烦”的新路径。

“长期以来,农业金融存在选择渠道有限、服务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等短板。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山东农担战略发展部部长李玉林介绍,“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公司目前基本实现了数据聚合化应用、业务线上化运行、客户精准化触达、风险全流程管理、经营动态化管控等数字化经营管理模式。”
       大数据赋能企业决策和风险防控,成为撬动金融支农的新杠杆。今年7月,山东农担正式实施“准白名单”制度,即结合产品方案准入标准、公开数据信息等,对采集的客户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和筛查,排除掉规模、年限不符合标准以及涉及不良信息的客户,形成准白名单客户池,再通过公司客户直通模式,实现批量获客、精准营销和自主风控。
       支撑准白名单库的“底座”,在于山东农担基于数据中台开发的涉农经营主体画像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它们可以实现业务信息的多维度、多层级穿透分析。山东农担通过省大数据局接入10个省直部门37个数据源接口,密切联系省、市、县三级涉农组织和机构,获取与农业相关的数据5600余万条,可对客户进行多维度精准画像。此外,以身份证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识,山东农担形成自然人库2462万条,法人库193万条,可以满足同一家庭经营不同自然人主体之间数据关联比对、自然人与法人交互查验等需求。
      数据要素“上行”加速金融活水“下行”,业务办理效率不断提升。山东农担开发的担保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流程串联、自动验证、电子签章、电子合同、扫码缴费、业财一体化、电子发票等功能,让业务流程从最初的线下手工作业、人工审查,到全流程一网通办、“人机同行”审查审批,再到全线上秒批秒贷零人工干预。据了解,在担保业务系统支持下,50万元以下项目当天即可审批完成,100万元以下产业集群、产业链项目2-3天,100万元以上缩短至5-7天,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不误农时。

 来源:《大众日报》

欢迎关注国家农担联盟